笔筒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笔筒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王阳明与漳汀巡检司漳汀城隍庙

发布时间:2020-07-17 17:21:49 阅读: 来源:笔筒厂家

平和县芦溪镇漳汀城隍庙龙柱

平和县芦溪镇漳汀城隍庙明朝对联下联

平和县芦溪镇漳汀城隍庙明朝对联上联

平和县芦溪镇漳汀城隍庙供奉主神王维神像

平和县芦溪镇漳汀城隍庙全景图

一个村有一个村的故事,一座城有一座城的故事。而一个村似乎要演绎一座城的故事,这着实让我们惊叹,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、军事家、一代“心学”宗师王阳明在平和县芦溪镇漳汀村演绎的巡检司和城隍庙的故事,却实实在在地记录着当时的热闹和辉煌。

漳汀村位于平和县芦溪镇西南部,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。该村以地貌风水闻名,两龟两虎把水口,东有覆鼎金、倒地瓶,村四周低矮环山拥抱,山峦起伏,由近及远,有序排列,中部地势平坦宽阔,形成小盆地。芦溪河由东至西穿过其中,蜿蜒而来,曲折而去,流经长乐,入广东三河合水汇韩江。

有近500年历史的漳汀城隍庙沧桑而厚重,它坐落在美丽的青山下,虽然不大,却典雅精致。屋顶为悬山顶燕尾脊,石砖木结构,青砖墙砌,坐西南朝东北,占地面积约210平方米。依次由前殿、天井、正殿组成。前殿面阔三间,进深二柱。天井鹅卵石铺漫,两侧带过水廊道。主殿面阔三间,进深四柱(后檐墙承檩)。明间皆抬梁式木构架,置盘龙石柱,雕刻精美。前殿明间内檐悬挂“燮理阴阳”木匾一方,东侧保留碑记两通,花岗石质地,一通为“漳汀司段老爷勘语”,落款“乾隆二十六年(1761)”,另一通为“重修城隍庙碑记”,落款“光绪二十三年(1897)”。庙内外柱上刻有四对行楷字体楹联:“聪明宰物德同立化流行,监察司民功与黄堂表里”“到头处是是非非曾放过谁人,举念时明明白白毋欺了自己”“衡平曲直无差,报应纤毫不爽”“天道地道人道道道无穷,胎生卵生化生生生不已”,内容富有深刻哲理,且书法超群。城隍庙供奉的城隍神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维,官至尚书右丞。所以,在城隍庙前当时有“文官下轿,武官下马”的说法。

漳汀城隍庙与九峰城隍庙除建筑规模外,包括始建时间(公元1518年)、供养神明等几乎如出一辙,并有独特之处,由于王阳明的提议,为了体现朝廷对这一长期动荡不安、未沐皇恩之地的格外重视,同时也为了显示朝廷对平定东南动乱有功之臣王阳明奏疏的重视,平和县衙被恩准县堂与文庙视同府一级建制。该庙的城隍神是一位唐代诗人——王维。这在全市甚至全国诸多的城隍神队伍中,可谓是独一无二的现象。这体现了王阳明文治武功的愿望及对文官制度和太平盛世的期许。

巡检司为中国元朝、明朝与清代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组织。该组织于元朝首创时,通常为管辖人烟稀少地方的非常设组织,除了无行政裁量权之外,也没有常设主官管,其功能性以军事为主。明朝依其例沿用,不过佐以行政权力。 晚清,中国人口大增,相对的县衙数量并无增多,于是次县级的巡检司在数量上与功能上日渐增多,也多有通判等官职设置。

然而遗憾的是在明朝时,曾经引起中央王朝关注的漳汀巡检司如今找不到较有价值的遗迹。村民陈加强告诉笔者,“经过几百年的时间,巡检司的遗址已完全被毁坏,就连一些有刻字的石碑也基本被毁”。

这样一个偏僻的村庄,为何会引起明中央王朝的关注?在明朝,一般是建县衙才建城隍庙,当时为何没建县衙而建了巡检司和城隍庙呢?漳汀巡检司和城隍庙的创建是与漳州平和县的置县有关联的,而平和县的置县,则缘于一次芦溪人组织的农民起义,历史的机缘使得王阳明和这一切事情的发生紧紧联在了一起。

明朝时,漳汀村属南靖县清宁里七图,处于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管辖的漳州府与汀州府两府边陲、闽粤赣边区,因此故名漳汀。明武宗正德年间,造反义军遍及全国,各省几乎都有农民起义,其中平和詹师傅与广东温火烧的起义军,声势实力尤为浩大。活动在闽、粤、赣3省边区,沉重地打击明朝的统治者。朝廷数次派兵“征剿”,都被义军打败。起义军占领的区域不断扩大,势力更加雄厚。明正德十一年(1516年),武宗皇帝授王阳明(字守仁)巡抚南赣、汀漳等处,提督闽、粤、赣3省军队会同福建安抚胡琏,漳州天守钟相等,由九峰绅士曾敦业父子为向导,于正德十二年正月“进剿”詹师傅义军。正德十二年(1517年),王守仁向闽、粤、赣等省官兵发出进攻令,为平乱义军在漳州坐镇指挥,曾驻扎漳汀一段时间。

王阳明认为,这次农民战争的原因,一是明朝正德年间从朝廷到地方官府的政治腐败,苛捐杂税逼得民不聊生,致使贫苦农民揭竿而起;二是漳州南靖县地域过于宽广。发生起义的地点官府鞭长莫及,广东、龙岩又管不到,形成一个政府管理的空白地带和“化外之区”。战乱平息后,苦于几年兵灾匪息的当地老百姓纷纷向他陈言,要使这片土地得到治理,根本办法是在这里“添设一县,以控制贼巢;建立学校,以移风易俗,庶得久安长治”。于是,王阳明采纳了当地耆老乡贤的建议,以政治家的眼光向朝廷提出了“于河头添设一县治,外足以控制(广东)饶平邻境,内足以压服芦溪诸巢,又且民皆乐从,不烦官府普责,诚亦一劳永逸之事”的建县奏疏。

“视民如伤”的王阳明经过考察之后向朝廷析置平和县,《添设清平县治疏》中说:“蒙漳南道督同本职与南靖县知县施祥,带领耆民曾敦立等,并山人洪钦顺等,亲诣河头地方。踏得大洋陂,背山面水,地势宽平,周围量度可六百余丈,西接广东饶平,北联三团芦溪,堪以建设县治……及看得芦溪枋头坂,地势颇雄,宜立巡检司以为防御……呈乞添县治以控贼巢,建设学校以移易风俗,庶得久安长治。”朝廷批准了王阳明的请求。正德十二年底,划出南靖县的清宁、新安二里共十二图建县,取“寇平民和”之意,定名平和县,1518年3月置县,县治设在河头大洋陂(今九峰)。

尽管把县治设在河头,王阳明对漳汀还是情有独钟,建议设巡检司、建城隍庙。据《平和县志》建置平和县治疏载“及看得芦溪枋头坂,地势颇雄,宜立巡检司以为防御。就将小溪巡检司移建,仍量加编弓兵,点选乡夫,协同巡逻,遇有盗贼,随即扑捕”。“今欲于河头添设县治,枋头坂移设巡检司,外足以控制饶平邻境,内足以压服芦溪诸巢”。“又据南靖县县丞余道呈称:带同木石匠陈恩钦等前到漳汀枋头坂地方丈量,土城周围一百一十丈,顾募乡夫舂筑完固。给发官银,砍办木植,督造巡司公馆前厅各一座,仪门一座,鼓楼一座,后堂各一座,各盖完备。惟土城公馆巡司厢房欠瓦,暂将茅复,候秋成农隙修举”。明正德十三年(1518年)三月初六,小溪巡检司移至漳州府与汀州府两地交界处的芦溪枋头坂(现芦溪漳汀村),更名漳汀巡检司,小溪巡检郭森前往就任,并遵制始建漳汀城隍庙。

王阳明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,他要求巡检司要施仁政、重招抚。因为造反的“乱民”是被官府所迫,或是被大户所侵,或是被豪强所夺,使得民不聊生,一时错起念头,误入其中,才到山中造反抢劫。后来不敢出山,此等苦情,亦甚可悯。于是采取“重抚轻剿”的方略,将造反的詹师傅部分“乱民”包围在山洞中围而不剿,又派人送去米粮、酒肉、银钱、布匹等物品进行安抚。并张贴告示,对造反的“乱民”动之以情,晓之以利害,使很多“乱民”颇受感动,致多部头领率部投诚。

漳汀这一小村与一座城“擦肩而过”,王阳明与漳汀巡检司、漳汀城隍庙的故事也逐渐被几百年的历史洪涛所淹没。经历过历史风尘的漳汀村如今已成为现代的富美村落。

华人看国内视频

翻牆到大陸vpn

回国代理

华人视频在线